视频
资讯
明星
热门搜索
1 无忧渡
2 雁回时
3 念无双
4 棋士
5 沙尘暴
6 仁心俱乐部
分类:剧情片 地区:日本,美国 年份:2024
简介: 未来东京之下,地震威胁席卷着日常,疑慌如雪。 graduation time approaches for two high school friends, Ueda (interpreted by
介绍:中文名 渡边真起子 身高165cm 国籍 日本 星座 处女座 血型 AB型 出生日期 1968年9月14日 出生地 日本东京 职业 演员
2025-05-29
HKAFF 2024 @ PE|7+,观感还挺复杂但肯定不讨厌。作为剧情长片首作节奏还是有些怪线索也有些散,而且又有一种“你想象的敌托邦再恶劣千百倍才是我生活的现实”的落差感。但很多表达小巧思很讨喜,演员的青春感也再到位不过了。完全没有日式青春片那种拧巴感因为主创的文化背景完全不一样(我不把空音央视为典型日本导演,他更像日裔美国人),这很好导演也说自己不是想传递message只是想拍出自己青春记忆里那种感觉,OK。映后问了一个问题,get到签名合影。空音央真的非常非常ch
美国自由左派政治的漂浮感与国际学校的青春感性相结合还是挺对劲的,这种第一世界的“幼稚反叛”(非贬义词)对普罗大众来说也代表了“近未来”这种模棱两可的时间性本身。而对移民寄予政治期待的态度则可以视作是日本90年代亚洲主义的后全球化时代变种,在直视现实经验的同时也隐含一种东方主义的危险。更加令人遗憾的是长片体裁将影像整体让渡给了故事,只在某些瞬间短暂体现了Sora上佳的直觉(如其对建筑空间的体察——生涯最佳作品莫若为石卷再生艺术
#BFI #LFF 长评-站在路口的日本。不是很喜欢。主要是因为视角。高概念的“近未来”算是一种前瞻的思考,由于不太了解日本的整体的社会现状,但是代入的环节感觉非常诡异,日本成为了一个美国式的移民国家,本土出现了左右分化类似于美国民主党和保守党的呈现,影片更是以中国作为假想敌的呈现出的侵入,日本似乎成为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这种思考我感觉是准确的,但是似乎是对于中国民族性的遐想太失偏颇,所以呈现出的“新冷战”的质感非常诡异,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日
好久没看到让我在乎的青春片,哪怕许多桥段如此老套,但它让我成功回到了某种身份政治的舒适圈和一种老派的对民主与觉醒的厚望。到底哪部分属于未来呢?至少灾难的阴影、右翼政党以及在“单一民族”的制度之下涌动的多元文化早已成现实,而监控和意识形态的暴力冲突或许在日本还没有体现为如此强势的入侵,但它也属于当下(和别处)远多过未来。也许只是导演在 Fumi 身上寄托了学运的幽灵,而心诚者想要笃信幽灵在被召唤的路上,(“日本”)年轻人终被附身并非空想,于是有&ld
挺漂亮的电影,声音空间节奏表演都不错,可惜宣传方式错了。读了导演几个采访,感觉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很幼稚,刻薄点形容就是有股“兔兔那么可怜,怎么可以吃兔兔”的天真无邪感,不过也有可能因为他是想和十几岁的观众对话吧,期待导演的后续。最后还是遗憾下,近年仍没出现什么真正残酷的青春电影。
SGIFF 我们小时候交朋友不会考虑你是支持俄还是乌,是巴还是以,是清零还是放开这些有的没的,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有个共同的爱好就足够了。
作为反乌托邦电影,议题太过时;作为政治电影,有点幼稚;作为青春电影,情感太局促。视听构思是精雕细琢的,设计感强到框住了表演,一部有怀乡气息的复古昭和电影,脉络上甚至承接了70年代大岛渚。但精神气质挥之不去虚无和游戏感,是导演的青涩,也是时代的浮皮潦草。 @香港百老汇-油麻地 avec lu
这完全是香港…然后我要说,“不合时宜”喊出警察维护权贵的女生有独立思考,只搞音乐和微小反抗的竹马有独立思考,唯独听了一轮键政就觉得自己有独立思考了的男主没有独立思考,但是呢还这么年轻,所以也是一种happy ending
#10676. #8th PYIFF# 卧虎-评审团奖。前入围2024威尼斯地平线。蛮好的青春片,跟《大逃杀》可以连着看的、以学校提喻社会的构思,青春片+政治议题,犬儒式的“政治冷感”甚至比“青春热血”写得还到位,同时也处理了“在日韩国人”的议题。“近未来”对日本国家集权的想象甚至在2024年8月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中几乎成了现实。音乐……真是教授
你们日本左派影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当年大岛渚们的凌厉影像与尖锐态度,到如今只有符号化的假人空喊口号,对于极权社会过家家似的幼稚想象,以及对杨德昌式镜头语言的肤浅模仿,甚至连配乐都是对乃父的东施效颦。果然是个在美国长大的日本人回国拍出来的近乎玄幻片
最后套用了一个《超级坏》式的结尾,所以整体其实仍是一部青春片。而涉及到的那些近未来、末世话题、对政治的参与以及成人世界的反抗等等,都是为这个青春话题服务的,基本还是友情、爱情、步入成年的困惑、存在感等常规话题。不过音乐用得真挺好的。
第一部剧情片能搞成这样相当不容易了!当校园题材完全够看,人物之间的塑造足够细腻动人,几个灵光乍现的段落也足够惊喜,没有日式霸凌简直大快人心,学生运动的部分恍惚间让人想起《冰菓》…
今年威尼斯个人最爱,处女剧情长片竟然就拍出了这么好看又引人深思的反乌托邦电影。 以高中生的日常切入,视听语言的灵气、呼吸感和对人物关系的处理绝不输三宅唱,音乐品味更无需多言,开头还有我很喜欢的DJ本色出演的小彩蛋:) 将对六十年代学运的回望和对当下的讽刺、对未来的忧虑细密串联,青春片的浓郁色彩与政治惊悚氛围既对撞又完美平衡,好多幽默感细节、美学流动的画面和灵动的音乐填充全片,要素满而不溢,这就是电影啊。 空音央对政治不仅有深刻的理解,更懂得如何举重若轻地将其融入电影表达:那些权力对个体日常生
很对路,也是我们对校园时代行为与经历的思辨。想到上初二的时候,手欠把装在室外楼梯上的摄像头掰转到另一个方向,却没想到在扭转的过程中镜头扫过了自己的脸。下午教导主任就把我从课堂上拎出来,在监控室回放给我看,我至今忘不了那一晃而过缺了半颗牙的笑容。叛逆得可爱一点还是严肃地去争取校园里的公共权利,后者似乎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从未有过,它只出现在对历史浪漫化的想象中。拆除作为校园行为评估的监控系统,是运动家的胜利,保守派的悲鸣,恶作剧者们则为少了个乐子叹了口气。
青春之美在于孤独、团结、反抗,好动人,想到《孤独六讲》中的革命孤独。视听语言携着故事渐进,从电音给人的浮躁逐步深入,挖到很深的议题。青年也许有迷惘,但直觉是更强大的导航,使人生出自我,Kou成为Kou、Yuta成为Yuta。 最厉害的是铺陈,不疾不徐,好多慢镜头、信步闲笔,真奢侈。爱情与友情像或明或暗的光,散落各处,酒馆黄色的光打在女孩激情澎湃的脸上,理想放光芒的样子。 空音央理解青春的美在于这种各种可能交织的复杂性,它什么都能接纳,但每个人走出的路又如此排他。在Kou心系更大环境、在长廊上向外
政治电影,甚至有点酷儿意味。近未来,对监控的反对演变成部分的学运,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未来是当下的寓言。似是而非的关系,借政治和主义的链接,含混地掩去、让位,同性和异性,放置回青春的集体。男朋友,女朋友。一个教会我左翼,一个教会我亲密,我面向你,面向政治的责任与善良的勇气,我背对你,背对涌流的情谊和懦弱的不举。当然是非常类型化地发生,等剧情的起承转合过去,圆满结局是最寻常的别离。为了保护你,为了爱着你,为了你为了你,我们走向天桥的两边,要上班的去上学,要上学的去上班,记得当时模糊地叫过&ldquo
以少年的个人选择应对了看似对六十年代学运的招魂,影像成熟老练精准到让人惊异,对建筑空间和城市氛围的捕捉是近年日影的大惊喜。即便对右翼大环境的讽刺有点幼稚,也盖不住最后一帧镜头剪辑传达出的清爽、幽默,这正是那个打动人的坚毅内核。看完会让人特别期待导演以后的作品。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谣言四起,仇恨在日朝鲜人和华人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借机发起屠杀,史称东瀛惨案;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和东电隐瞒情况延误时机,造成七级核泄漏事故;不久的未来,南海海槽大地震将席卷日本。在日本,地震是普通民众的危机,也是当权者施行控制的借口,如果不反思历史,当危机来临时,法西斯未必不卷土重来。空音央从地震危机尤其是上述三场地震获得灵感,将这种情绪与自己的高中生活结合,创作出这部近未来反乌托邦青春片。在导演的镜头中,有人是青春的热血者,他们呐喊着,在呐喊中反抗,也有
灵啊灵啊!我是盲盒观影的,惊讶于哪个青年导演成熟度这么高,出来一看是坂本龙一的儿子,难怪了...审美很好,感情也非常细腻。一群拒绝守规矩的“坏孩子”的青春白描,国产青春片我从来没看过能把一群“校园混混”拍得这么招人喜欢的,角色有主次之分,但每个孩子都很有个性很生动(比如矮个子小男生毕业典礼上衣服背后嘲讽校长的图案,小男生跟会说点中文有点野性的女孩也很好磕),留白很多,但意思都传达到位了。对zz议题、多种族融合、都市留守少年心理的关注,通过监控事件(
在这样一个全世界右倾的时代去怀念一群战后的左翼学生还真是让人感动。一想到导演是教授的儿子,就觉得更动人了。真是如父如子啊!
类型:剧情片,地区:中国大陆
主演:宋佳,钟楚曦,曾慕梅,章
剧情解说2025-05-29
本站不提供任何影片的存储和在线播放功能,本网站仅提供影片信息索引与搜索服务,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内容。 若本站收录的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 RSS订阅 百度蜘蛛 谷歌地图 必应地图 360地图 搜狗地图
© 2025 ZDY23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登录账号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电影
剧集
动漫
综艺
昨日青春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