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如此直观地感到三十年岁月的重量。视听调度一改前作中灵性的氛围塑造,而是用访谈式的对话几乎占满所有篇幅,无限重复的正反打镜头对观众的耐心构成极大挑战;内容上则将暮年对于消亡的反思和从影坛“失踪”期间的存在主义自省全数注入文本:当记忆逐渐消失,我们如何锚定自己的存在?艾里斯的答案是用电影回到过去,于是在长篇累牍的对话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如同德莱叶还魂的观影仪式,而影像超越一切最原始的情感力量,也在这最后一刻才真正迸发出来。2023.5.22 Debussy
整部电影悲伤的氛围、记忆与遗忘、生命与死亡这些主题,特别是结尾处借放映老片表达对电影力量的信仰——这些都很难不看作是83岁的维克多·艾里斯自己的电影遗嘱…尽管前半部分里大量正反打镜头有些单调,但舒服的语调和节奏、准确的cadrage与到位的表演、两段故事中的种种互文还是让我非常喜欢,而结尾处我是被着实感动了一把。片中的胶片保管员/电影放映员Max说自己是个pratiquant non croyant(执行教礼但不信教),而早已不再拍摄、但还仍然
闭上眼睛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