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trench town和gong record,更在各第三世界国家听到人们哼唱every little thing gonne be alright,可见这位被评为“全球第二帅黑人”的魅力。在这些年大面积上映的音乐传记片中,这部做到了既要又要还要,即既聚焦了从1976年被刺未遂到1981年去世前最辉煌的艺术人生,又不断闪回了童年时光,还通过一直挂在嘴边的拉斯塔法利传播着黑基督信仰,叙事和音乐的平衡也做得比火箭人和波西米亚狂想曲出色。
8/10。对于我这个不了解任何Bob Marley生平的人来说还挺好看的,尤其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相比,仅有的几次演唱会段落只是零零展示,不当成奇观甚至电影高潮去朝圣膜拜,包括对于Bob Marley的生平选择也是一样,不刻意选择生涯起点为电影起点、死亡为电影结局。电影重点应该还是放在了后殖民的语境上:放弃追寻虚无缥缈的白人父亲,穿过雾气中的草地,熊熊燃烧的大地之上,终于明白自己是这片土地的孩子。和电影里的Bob Marley一样,我也控制不住地在回想那一声枪响,it seems to mean
不断的插叙没有补足情绪,反而打乱节奏,我觉得问题的本质在于插叙的内容跟角色当下的戏剧性转变关联性不大。音乐的引入也不够精彩,此类音乐人的传记片往往可以让歌曲成为一场戏中角色转变的预示或冲突解决的办法,但此片中这两种技法都运用得不够成熟,就比如Three Little Bird这首歌用得就有点廉价,只为了烘托激昂的氛围。最大的问题也许是第三幕高潮的情绪释放不够彻底——演唱会居然不唱歌。这既没能营造出导演想要的干净利落而余韵悠长的结尾,又没能进行一次属于乐迷的音乐狂欢,属实可惜。
精彩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