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简介法国导演。从小酷爱文学和电影,15岁在巴黎发起电影俱乐部。1953年进入法国农业部电影处,后在《电影手册》和《艺术》杂志任编辑和撰稿人,成为著名影评家。《论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1954)被视为新浪潮运动的纲领与宣言;《法国电影在虚假中死去》(1957)预告了“第一人称”影片的到来。他的电影名作有《四百击》、《朱尔与吉姆》、《日以继夜》、《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最后一班地铁》、《隔墙花》等。特吕弗终身难忘他的童年生活,早年的坎坷经历,被他一遍遍用非常真切自然,而又十分忧郁的影象形式再现出来。这些电影作品呈现了一个叛逆传统、反抗次序的电影艺术家,以及他的心路历程。跟别的新浪潮导演相比,特吕弗避免了政治化倾向,风格雅俗共赏,显示出雷诺阿等人的影响。他欣赏的好莱坞影人包括希区柯克、霍克斯、约翰·福特和奥逊·威尔斯。他认为电影应该模仿生活,但比真实生活更浪漫化。在某些作品中他也会亮相在银幕上担任演员。
介绍:简介生于巴黎。他在高中时代就对电影产生兴趣,而进入照相电影学校。19岁得到电影艺术家资格的毕业证书,并参加非洲探险队远征欧洲。在非洲拍了不少的短片供应当地的非洲人观赏。回到法国不久被征召参加阿尔及利亚战役,他在阿尔及利亚部队电影组担任新闻采访员。可是他对电影剧情片有很大的野心,所以退役后,放弃纪录片,在克罗塞勃洛导演的《美丽的茜朱》、《表兄弟》、《朱门一芳邻》和楚浮导演的《四百击》之下担任副导演,为法国新潮电影贡献一份力量。后来,克罗特塞勃洛自组独立制片公司,他透过该公司的支援,导演第一部剧情长片《LesFeuxdeIamour》。以后,他专门导演手法轻松充满法国趣味的喜剧动作片。
介绍:简介获得了法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法兰西荣誉军团勋章(指挥官级)
介绍:简介让·吕克·戈达尔(法语:Jean-LucGodard,1930年12月3日-)是一个法国和瑞士藉导演。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之一。戈达尔的双亲是法国兼瑞士藉。他曾经在瑞士的尼翁接受教育,之后在法国念高中,继而入读巴黎大学。他在索邦大学的日子里对电影产生兴趣,毕业后数年间伙同年轻的电影人制作人和影评人推动法国电影新浪潮。戈达尔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电影发展史的丰富知识注入他的电影。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经常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介绍:简介男性女性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介绍:简介让娜·莫罗,法国著名女演员。从小喜欢文学和戏剧。后加入法国两家著名的剧团,出演大量话剧。因主演路易·马勒的《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又名《死刑台与电梯》)脱颖而出,多次合作并成为恋人。60年代曾拍摄特吕弗、布努艾尔、安东尼奥尼等大师级导演的作品。以特殊的美和强烈的个性著称,被称为“知识女性的化身”。1991年荣获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1997年又获欧洲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影坛再掀传纪片风潮,法国银幕女神让娜·莫罗(JeanneMoreau)在新片《就这样爱了》(Cetamourlà)中扮演法国文坛女神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被今年戛纳电影节锁定为热门参赛片之一。让娜·莫罗是法国国宝级女星,曾以路易·马勒的《死刑台与电梯》誉满全球,后来又以《如歌的行板》获得1960年的戛纳影后,她在法国影坛的地位崇高,1995年曾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介绍:简介法国导演。1931年6月5日生于法国Pont-Chateau。在南特学艺术和在巴黎学电影之后,他于1952年成为动画导演PaulGrimault的助手,1954年是德米称为纪录片导演GeorgesRouquier的助手。1956年,他执导了第一部短片,1960年,以剧情长片处女作《萝拉》(Lola)一鸣惊人。这部影片是他向导演MaxOphuls致敬的作品,MaxOphuls曾拍摄了名作《LolaMontes》。他的夫人是有法国“新浪潮老祖母”之称的阿涅斯·瓦尔达。
2025-05-21
2025-05-21
2025-05-21
2025-05-21
2025-05-21
2025-05-21
四百击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