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资讯
明星
热门搜索
1 无忧渡
2 雁回时
3 念无双
4 棋士
5 沙尘暴
6 仁心俱乐部
分类:战争片 地区:苏联 年份:1967
简介: 暂无简介.
感觉是四部里最一般的,不舍得砍砸巨款弄的大场面的时间,又为了收尾想把所有支线都照顾到,就剧情杂乱无章七零八落的样子。皮埃尔在莫斯科堵拿破仑的剧情除了一些暗示几乎全砍了;安德烈死前的挣扎和彻悟原著是花了很多篇幅的,毕竟在撤退的病榻上重逢娜塔莎也算是某种satisfaction,然而就这样草草处理了;罗斯托夫家小儿子牺牲那段非常怪诞还不如不拍;娜塔莎和皮埃尔重遇之后的尾声剧情也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导演不想呈现娜塔莎的大妈样,但感觉这才是历经磨难后得到的真谛啊—幸福可能并不完美,但却是着地
充满了战斗民族的气质。皮埃尔和娜塔莎逐渐长出拥抱成熟爱情的能力(忘记哪里看到过,说写爱情不能单一地写,要像托尔斯泰那样去写战争,去写战争下潜伏的爱情)。托尔斯泰真有着诗性的正义——长相普通甚至有点丑陋的皮埃尔附着了一颗伟大的灵魂,只是曾经缺少一些勇气,经过战争如此极端的洗礼后,他的怯懦也被洗去了,然后就能和成熟的天使娜塔莎在一起啦。电影拍得真好啊。想来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原型取材自此。
库图佐夫被迫撤退,莫斯科逃成空城,皮埃尔留下想要刺杀拿破仑,而拿破仑进入莫斯科烧杀抢掠,皮埃尔却只能听法国兵吹牛,救了一个小孩找不到家人,保护女子却被法国人抓了最后判为奸细死刑,但是延后了,看着同胞死去,在战俘营煎熬。莫斯科大火,安德烈回来已经将死,娜塔莎追悔莫及,陪着他到死亡,回忆无穷。皮埃尔被法军押走,拿破仑无法讲和只能撤出莫斯科,同伴军人小鹰不愿走被杀,可皮埃尔自由之心无法禁锢,最终俄军追击大败法军,拿破仑抛弃军队仓皇逃走,他给士兵的说教成为笑话,冬天士兵冻、挨饿,无家可归。战争如此残酷,
20210509影城重看。沉甸甸的终章,莫斯科大火完全是《自己去看》级别的沉浸式段落,拿破仑在空荡荡的克里姆林宫踱步,玻璃反射出东正教堂的金顶,俄罗斯的诱敌深入已成为一种文化隐喻,which是嗜血的。但在《战争与和平》里,后来被鲍曼总结为大屠杀肇因的“现代性”或工具理性尚未荼蘼,敌对双方仍能互相理解(保护法国军官,对俘虏“他们也是人啊”)。依靠对捍卫正义(反侵略)的直接参与、或不如说磨难,皮埃尔完成了精神升华,去赢得在现世(对比安德烈之圣徒式的死亡
1969第41届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PART 4。
#资料馆留影#作为终章,尽管不是完美收尾,起码可以稍稍慰藉人心。一曲哀歌之后,战争结束,和平又至,最终皮埃尔回归故里与娜塔莎久别重逢,被焚毁的莫斯科又重建,似乎寓意着希望……难以置信这是1967年的老片,精致宛若玲珑玉器,又雄浑悲壮令人欲哭无泪,几场战争戏简直神还原,谢尔盖·邦达尔丘克通篇采用“上帝视角”,以悲悯中立的态度凝视人间,所以镜头常常从惨烈的战场上瞬间上升到白云苍穹直至星河大海,梦呓般的独白似乎在探寻人生真理&mdash
拿破仑灰溜溜地逃了,俄国迎来了春天,生活是积极向上的,莫斯科绿意盎然,人生在世,应当追求幸福,生活是千变万化、伟大、不可思议的,生活是永无止境的。
太了不起了,雖然最後還是露出propaganda的馬腳
行了我知道了你们胖子总能活到最后
最后一部有种强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之感,就没什么想说的了。四部曲看下来,人慢慢退到了历史幕布的后面,历史成为绝对的主角,洗劫莫斯科和拿破仑大溃败皆精彩绝伦。
公认最佳俄版改编(#4-1813。4+ 火烧莫斯科纷飞黑屑。40至44分,升格油画与失真心声,坟坑下降镜头。理想主义者安德烈的最后真空。地球仪与绿瞳仁。彼佳腾天,黑白灰梦上帝视角。皮埃尔大悲大喜如遇天启。不义拿破仑凛冬恶咒,近距航拍哀兵逆行。军旅同唱法文歌,人本与民族主义共辉。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983】 -他忽然觉得,现在一切都完结,一片混乱,一切都濒临毁灭,一切都不存在,摆脱这种境遇的出路,同样不存在。 -这就是生命,卡拉塔耶夫是其中的一点,它扩展开来,又消失了。一切如此简单明了,以前我怎么不明白呢?生命就是一切。 -皮埃尔通过亲身经历,全身心的体会到,人生在世应当追求幸福。他满怀喜悦的发现,生活是千变万化,生活是伟大、不可思议,生活是永无止境。 -让一切善良的人们,手挽手的走在一起,让他们举起真善美的旗帜,共同为这世界谋求幸
第四部分作为终章,达到还原惨痛历史和诗意现实表达结合的巅峰。
安德烈公爵不仅知道他要死了,而且感觉到他正在死去,感觉到他已经是半死了。这是生与死之间所进行的最后一次搏斗和较量,在这次较量中,死亡获得了胜利。安德烈不慌不忙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个无情的、不可知的、永存的、遥远的东西的到来。—— 皮埃尔通过亲身经历,全身心地体会到,人生在世应当追求幸福。他满怀喜悦地发现,生活是千变万化,生活是伟大、不可思议,生活是永无止境。—— 让一切善良的人们手挽手地走在一起,让他们举起真善美的旗帜,共同为这世界谋求幸福。那些产生
我给两星是有原因的,前面莫斯科事件这些很不错,问题在哪?在我怀疑作者喜欢黑那些有理想有才能的男角色,黑拿皇可以理解,黑第二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弟弟就太过了。就因为男主角善良还活着,就跟好朋友第二男主角的妻子女主角在一起?第二男主角去世,女主角弟弟去世就这样收尾?女主角有多单纯的可怜,就因为单纯善良?从前面的喜欢到最后讨厌,只能给二星了。
内容只到原著的第四部,尾声的情节只有几句皮埃尔的旁白,不过也算是最接近原著的影视版。彼嘉阵亡那一段,采用了彩色和黑白画面穿插,使孩子童真的幻想和战场残酷的拼杀产生强烈的对比。女主角真演得好,把娜塔莎刚出场的13岁、天真动情的16岁和饱受煎熬的20岁都演出来了,没有哪一版能比得上。
为抵抗恶人的联盟,善者必须同样团结起来。多么朴素,多么天真,又多么有力量的想法啊。战争或者战后的烧杀抢掠都充满罪恶与残酷,但总会重建的。善良的人们,总能在废墟之上,造出新的家园和新的人类文明。
怎么说呢,看下来感觉本片/托尔斯泰的历史观还是很可以商榷的:指挥官们怎么指挥都没啥用,胜负还是要靠历史的行程,而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俄国人抵抗外敌入侵的民族意志……就算库图佐夫再不济,拿破仑也无法战胜英勇团结的俄国人民。怎么说呢,历史的行程当然有它的规律,但这些规律里还是有不少是比所谓民族意志更客观和无法战胜的东西,当今的历史共识是:拿破仑当时组建起的远征军的规模,需要有火车、电报等现代技术手段支持才能长期维持,而这些手段在拿破仑那时还不存在。今天当然可以提及拿破仑征服
【YVR-Vancity】如果说第三章奉献了最好的战争戏,那么本节就奉献了最好的劫掠戏和被迫撤退戏份。哪怕作为外人,那种国家感也随着本片观看油然而生。而Andrei和Petya(美妙的黑白彩色变化!)的做梦戏份也进一步让本片升华到哲辩思考。Pierre的角色贯穿全片也有了质的变化,结尾和开头的相互呼应随着七个半小时而有了不同的理解方式。不过,natasha这个角色,虽然能理解其存在的意义,但实在欣赏不来… 需要补书
与其不愁吃喝地腐烂在一出又一出沙龙聚会中,不如直面生活的挑战~
类型:战争片,地区:中国大陆
主演:张勇手,张良,华文莲,黄
娱乐资讯2025-05-11
本站不提供任何影片的存储和在线播放功能,本网站仅提供影片信息索引与搜索服务,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内容。 若本站收录的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 RSS订阅 百度蜘蛛 谷歌地图 必应地图 360地图 搜狗地图
© 2025 ZDY23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登录账号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电影
剧集
动漫
综艺
精彩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