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资讯
明星
热门搜索
1 无忧渡
2 雁回时
3 念无双
4 棋士
5 沙尘暴
6 仁心俱乐部
分类:纪录片 地区:英国,西德 年份:1972
简介: 在美国创作的短片《回忆立陶宛之旅》,作者为 Jonas Mekas,是他从抵达美国后带着第一台 Bolex 相机开始拍摄的,大约间隔了1950年至1953年。这部影片展示了其生活中的光景、妈妈(出生于
2025-05-29
對立陶宛的一百個注視
是一上来就抓住人心的日记电影。非常写实且诗意化的私人回忆。边拍变换光圈的摄影也是随性。最感人的是剪辑和旁白。像被时间打磨地不近真实的记忆一样时而快进时而暂停空白。时间不可能全部化为记忆。但珍贵的瞬间会永远铭记。
20121228"Jonas Mekas - José Luis Guerin : Cinéastes en correspondance. " 时隔半年回忆起来,JONAS的感觉其实非常棒,也许那“就是”电影!(恨影展密集播放制)
“但你可以创造一件着眼于生活特性的艺术品。相较于描绘现实生活——背景、人物、故事,它的目的是探究时光流逝的运动感、空间感,以及流逝过程中,人类意识(记忆和情感)的色彩、色调、重量和质地。哪些匆匆而过,哪些铭记于心。乔纳斯·梅卡斯没有将作品固定在生活表层,而是像布拉克和毕加索那样,冷静捕捉到生活的内在世界,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这一概念。” ——摘自《艺术审美标准化理论指南》
算是Vlog始祖了。喃喃细语,人们欢快的唱着歌儿,充满生活气息的私影像。像做了一场关于回忆的影像梦。
最喜欢的电影之一,还想再看!晾衣杆上白衫吹拂,人走到摄影机前,在剪辑的时候,眼睛再一次看了过去。逝去的影像和说话的声音,是不可合并的历史,话语的内容和影像里的行动,亦是历史带来的距离。对影像速度的重新组织,既保持了目光亦保持了时间,那些闪动而完整的剪辑,勾勒着事情的原理,却不能伪造出登堂入室的陪伴。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跳着舞,各有各的舞姿;好多次在房子前,每个人都把一朵红花拿在胸前,有个女人还穿着红色碎花衣服;而母亲穿着碎花裙子,取井水的方式,每一样事情都带来了目光,这些土地确实存在。梅卡斯断续的
看的mubi新上架高清版... let the image flow, let the sound fly, let those tears coming out of your eyes... 9.0分
MUBI 这几天在免费放,也算是赶上缅怀 Jonas Mekas 老爷子。横跨社会主义阵营和自由阵营的冷战图景,错位的难民/移民身份,加上集中营的苦难经历,这部回忆性的日记包裹的是欧洲甚至整个人类世界的20世纪血泪史。但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用私影像与个人碎语的诗意将所有浩瀚的议题归位,家庭/友人的亲密脸庞最终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桎梏。
与作者密切相关的日记电影,作者一字一顿诉说地旁白好亲切,带着思念和惆怅。似乎可以看到作者指着屏幕说,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三叔二舅二大爷。这是作者的故事,我却能感受到想要哭泣的微笑。毕竟在这片土地上有过我最开心的日子,我想念这片土地,正如我十分想念你。
又是跟梅卡斯老师轻松出游交流的一个半小时
2017.2.5 @HarvardFilmArchive Wien最后的那一场火, "end of reminiscences"/对故乡/maternal object的永久追寻/花/猫/autobiographical but not self-centered. 真的好晃
7.5/10。①标题即内容。充满了生活化的诗意。②有时快镜头有时正常速率。剪辑碎片化。大量配乐,有时也有其他的旁白或者音响(不一定是画内)。有时还有双重曝光。剩下的影像技法皆被抛弃(构图、调度、等)。③画面有时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运镜或剪辑过快、快镜头)而一闪而过/难以看清(但这次有些太闪太难看清了,导致影像力量没完全释放出来),这营造了一种如梦般朦胧的诗意感。④其实影片的人工操纵感还是很明显(快镜头、配乐、高频率的剪辑、过于抖动的运镜等),所以影像技法没必要抛弃地这么绝,现在这个情况导致影像表意
试着回答一个老问题:梅卡斯的电影和vlog的区别在哪?后者的目的是为了将一段旅程以最方便传播的方式(也即“视频”,画面信息的集合)进行编排,因此它总是只关注旅途是如何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容易被“信息化”的部分)。对梅卡斯来说,拍摄本身就是他与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我们既能看到他拍的别人也能看到别人拍的他),而剪辑台前的工作则又是他与这些素材的相处方式(高频的跳切、抽帧、倍速、配乐、配旁白)。于是,观看梅卡斯电影的愉悦便是来自
C/ 三个段落之间甚至可以说构成了过于完整的创作结构,但并未感受到应有的效果。尤其是第二段很难找到观看的入口,因为影像和作者的距离实在是太过亲密了。作为观众我只能去寻找直接的共鸣,而无法从这种距离中捕捉趣味。好在收尾还是十分有力并从影像的抽象中破解了些许私影像的沉溺感:谁的“故乡”不是在不断被摧毁呢?
鉴赏无品
日记电影的代表作,《回忆立陶宛之旅》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一次返乡,也是穿越时间与记忆的一次实验。梅卡斯在影片里对片段进行“数字标注”,将流动的记忆转化为可归档的文件,数字作为精确的时间标记既挑战了影像的连贯性,也揭露了记忆的脆弱性、不可靠性以及可重构性。手持摄影带来的震颤美学,再现了记忆的模糊与主观性,大量自然光线下拍摄而具有的粗粝感和颗粒感在真实中强化了记忆的疏离。对跳切的频繁使用,足以看到新浪潮的辐射范围之广,梅卡斯比戈达尔更加激进,以零碎的画面制造记忆的断裂。诗性的念白
http://jonasmekasfilms.com/available/index.php?film=reminiscences, http://***.jonathanrosenbaum.com/?p=17358
+,爱的激流,在顿挫念诵与呼吸般急促的剪切之间
祛叙事化的散文式漫游,高度自由的剪接方式,跳跃的碎片组合纷纷袭来,如不断翻滚的记忆思绪,也恰是那无法泯灭的乡愁,在阔别多年之后重逢故人如隔世——在这个战乱无穷的孤独星球上,“我们都是难民”,这是20世纪最惨痛的时刻;为妈妈量身高这个细节很动人,捕捉、组接素材的技巧十分高超。
布鲁克林多么好啊又多么糟糕,20年逃亡的酸甜苦辣难比回家的短短几天记忆。是掰碎揉进胃里反复消化反复回想的日日夜夜,化为跳跃的光影,无尽的夏日,永不停歇的家庭派对。时间切片重叠闪跃,光圈开开合合关于那永远不想忘掉的几天。片尾市场着起的大火,也只能是对夺取他所有的战争的物化吧。
类型:纪录片,地区:德国 / 美国 / 叙利亚 / 黎巴嫩
主演:阿布·乌萨马,艾曼·乌萨
剧情解说2025-05-29
本站不提供任何影片的存储和在线播放功能,本网站仅提供影片信息索引与搜索服务,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内容。 若本站收录的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 RSS订阅 百度蜘蛛 谷歌地图 必应地图 360地图 搜狗地图
© 2025 ZDY23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登录账号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电影
剧集
动漫
综艺
回忆立陶宛之旅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