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战争片 伊万的童年

伊万的童年

评分:
6.0 还行

分类:战争片 苏联 1962

简介: 在残骤的战争中,12岁的勇敢少年伊万(Nikolay Burlyaev 饰)失去了母亲、姐姐和 countless innocent lives, including his own family,

伊万的童年演员表

  •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介绍:简介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AndreiKonchalovsky,别名昵称: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译名),男,俄罗斯著名导演,编剧,生于1937年8月20日,莫斯科,前苏联(现俄罗斯),弟弟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亥克夫。1937年生于莫斯科的艺术家庭,父母都是知名作家,原本立志学习音乐,最后进入VGIK学习电影。在学校结识塔可夫斯基(AndreiTarkovsky),并担任《压路机与小提琴》、《伊凡的少年时代》、《安德烈·卢布烈夫》等片的编剧。原名AndreiMikhalkov-Konchalovsky,为了与弟弟尼基塔·米亥克夫(NikitaMikhalkov,《蒙古精神》、《西伯利亚理发师》、《烈日灼身》导演)区别,因此各自使用复姓中的一个字。1965年刻意远赴吉尔吉斯,以改编艾特玛托夫小说的方式,拍摄第一部长片《革命鲜师》,当时就因为片中对苏俄政权的能力采取模糊的态度而引起苏俄当局的注意。第二部影片《亚夏的幸福》终于因为他对集体农庄(kolkhozes)不留情面与悲观的描写触怒当局,遭到国外禁演的命运。为了避免继续招引当局的目光,他再度选择改编屠格涅夫、契可夫古典文学的方式拍片。直到1978才以史诗《西伯利亚》一片得到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晋身国际影坛。随后他移居美国拍摄各类型的影片。冷战结束后才又回到苏俄拍片。

影片评论

共“23”条评论

伊万的童年影评

梦 境逐梦者
2016-02-20 22:36:25
梦 境逐梦者

同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不相同的是,塔可夫斯基不再追求“陌生化”而是透过构图、布光以及配乐呈现出一种忧伤的诗意,它没有意识形态,仅有的是现实同美好梦境的残酷对立与仪式化的象征主义,战争,使天真无邪的孩子过早地成熟。过早地明白了成人世界的“仇恨”。这是人类最后一场战争?可惜不是

宁弍
2015-09-16 10:48:12
宁弍

处女作即爆发出惊人的诗性特质。梦境几乎成为了塔氏之后所有电影中必然出现的元素,虽然相对原始,却也无比美好。无论是立意还是调度都略显青涩和稚嫩,但没有血雨腥风,未放一枪一弹,总体仍不失为最奇特的战争片。监狱里还原伊万被绞的过程堪称经典。

さらばエリカ
2022-04-03 23:34:52
さらばエリカ

水面波光被炸得粉碎,照明弹照出黑夜的惊心,墙壁上刻着历史的罪恶,金戈铁马入梦来的童年,沉重到喘不过气。几段梦境是伊万视角下灰暗一生中仅有的明亮色调,镜头运用都太厉害了(尤其井中一段),可以反复不停地看(当然全片都值得反复看)。结尾在废墟中以声音重现伊万之死,撼人心魄。长片首作,无愧金狮。|映后谈:最后阳光沙滩上的奔跑看似有了希望,但一棵死树占满了画面;后来这棵树在《牺牲》里复活了。

小JJJJJJ
2022-07-08 17:32:04
小JJJJJJ

塔可夫斯基用诗的语言拍主旋律战争片,难怪处女作就拿下了金狮奖。战争夺走了伊万的童年,让他变得暴躁孤僻,但梦里的他却依然单纯快乐,沙沙作响的白桦林连接着现实与梦境。(六十周年重映)

ZeonGin Sou
2018-09-24 00:20:43
ZeonGin Sou

8.0 差点看哭,伊万在深井一般的黑暗中睡着,梦中的伊万和母亲在井口的光亮处看自己。通篇老塔都在强调战争与自然(以梦为载体)的对立,但在这些超现实场景中,梦境则是现实空间的拓宽,两者在同一维中只隔着一个水面的距离。

破晓星辰
2020-04-27 14:50:21
破晓星辰

“亲爱的玛莎,不要渡过那条河。”摇镜直上的第一个镜头,恰好与《牺牲》的最后一镜形成闭环。过于甜美的梦境存在,逾越了强烈反战意图的小英雄存在。如果不是受益于赫鲁晓夫短暂的解冻时期,塔可夫斯基或许会走别的路,或者,没有路可走。

繁花旅人
2015-01-16 01:36:22
繁花旅人

在《雕刻时光》里Tarkovsky说废墟那一场布置得太刻板了。其实一片泥泞的地面,远处一根烟囱就行。要啥烧毁的房子?孤独,重要的是孤独,Tarkovsky说。

哟哟
2017-09-21 01:29:27
哟哟

不太喜欢战争片,但是真的是拍的很好的老电影

二运小碎步
2012-01-30 16:05:02
二运小碎步

看过最安静的战争片 安静得冰冷

乙一
2007-11-20 06:26:38
乙一

1962,导演:塔尔柯夫斯基,30岁。 1962年,塔科夫斯基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长片处女作《伊万的童年》,这是一部从写实到抒情完美过渡的作品,标志着当代电影一位伟大形式主义者的到来,题材属于当时正统的苏联电影。这类故事在当时的苏联文艺作品中毫无新意,但导演给禁区、森林等意象赋予了华丽而写意的

原来是迷茫君啊
2018-03-29 17:22:07
原来是迷茫君啊

幻想梦境和现实场景以不同的手法展示了同等的力量,对空间和声音的利用令人赞叹,塔可夫斯基对片段的雕琢在处女作里就几近登峰造极,但整体还是有断层感。

陶小棉花
2019-01-29 13:32:52
陶小棉花

8/10。心理的复杂性和自然场景的丰富性相吻合,结构的跳跃拓宽了表现手法:中校在纳粹的牢房发现绞刑架,镜头仰俯倾斜从绞刑架上滚下的伊万推至眼睛特写,紧接伊万在阳光普照的河滩狂奔镜头平稳流畅,梦的自由与战争的恐怖还体现在伊万拿着手电筒在地下室展开虚拟的战斗,戏里模糊混杂的哭喊、写满复仇的墙壁字体和乱摇钟绳,战争的心理压抑只能靠回忆欢乐时光得到释放;水的要素(滴水声转场,母亲撒手的水桶洒出,沼泽水面反射白桦林的描写),破坏美好的景物(风车挺立犹如十字架,结尾占满镜头的枯木),许多研究者认为水象征生命

晓晓杨
2017-09-21 07:23:16
晓晓杨

影片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湿润的,像饱蘸雨水的湿衣服,穿在身上不怎么舒服,暗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艰辛。

yomi55
2012-02-06 01:12:44
yomi55

仇恨使人盲目的勇敢、盲目的强大。

裸奔的芒果
2018-09-11 09:50:30
裸奔的芒果

虽然没有导演之后电影的风格化强,后面的电影也有点欣赏不了,但这部却是却亦是易懂和真挚的。诗意风格和意境已有雏形,构图的精巧和景物的运用已经颇有风采。在战争的暗流下,伊万是涌出的时代悲剧。在战争破壁残垣和残酷冷漠的映衬下,童梦的美好显得格外珍贵,梦醒之后便是深深的绝望。全片穿插着伊万的数个梦境,开头和结尾的两个梦境算是前后呼应,以美好开始,也以美好结束,些也是我最为之动容的地方,得到母亲的爱抚,与姐姐玩耍,那是作为孩子的本该做的事,却被一场战争的卷入所打破,少年早已悲愤,敏感和无奈。最深刻的两场梦

️SickieStuff
2016-06-17 18:48:40
️SickieStuff

【上影节胶片版】老塔处女作,威尼斯金狮奖。1.以美好的梦境或臆想反衬战争的扭曲与残酷。2.风格尚未成熟,但已初具雏形:长镜,白桦,猝然之雨,滴水声,苹果,马,丢勒[四骑士]版画同[飞向太空]。3.以甩镜与高反差布光呈现地下室梦魇,结尾奔向水上致敬[四百击]。4.行刑主观运动空镜头同[夺魂索]。(9.0/10)

麦提爽
2006-03-15 22:12:15
麦提爽

炉子和烟囱永远不会被烧毁。摇曳的白桦树林很美。不是侦察员时候的伊万童年很美,伊万的妈妈很美(2006)。银幕上的人们在爱着他们的爱人、战友,恨着他们的敌人,做着他们神圣的事业,一切就那样发生了。如此质朴的电影。(2013)

柠檬精
2014-03-20 09:20:07
柠檬精

我们哪天也能拍出如此人性化的儿童战争电影,就是一个进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拍出好些弱智的儿戏。—— 伯格曼高赞安德烈说:“他创造了崭新的、忠实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同镜像、如同梦境。”在我看来是过高的赞誉,《伊万的童年》里好些镜头语言现代电影较少会用,两个白桦林主观并不真实。

ponypoi
2017-09-21 08:51:44
ponypoi

影片最碍眼的缺陷在我看来是伊万的性格刻划,太过于成熟冷静甚至可怕了,不符合他这个年龄的气质,或者,至少应该露出一些破绽才更真实,总觉得形象有些单薄。

电影判官Malena
2011-04-21 11:18:37
电影判官Malena

电影里最美的镜头,都出自那个时代的苏联导演之手。

本站不提供任何影片的存储和在线播放功能,本网站仅提供影片信息索引与搜索服务,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内容。
若本站收录的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 2025 ZDY23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影

剧集

剧集

动漫

动漫

综艺

综艺

明星

明星